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深圳地标背后有位“钢铁侠”

来源网址:http://www.dghwsj.com/

    雨后,被洗刷过的深圳视野极佳。站在60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顶部,陆建新遥望着东边:云雾中显露出的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无不美轮美奂。这几个深圳不同时期的地标建筑,连同此刻陆建新脚下的平安大厦,它们的主体结构,都是在陆建新的参与或主持下完成的。

    如果顺着陆建新的思绪继续一路往东,名单里还要加上437 .5米高的广州珠江新城西塔、4 9 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在高度400米以上的中国超高层建筑中,陆建新参与完成了其中的4座,这在国内可谓绝无仅有。也因此,他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当人们不断惊叹于这些城市的杰作、高处的风景时,陆建新对此却早已云淡风轻。如同每一个精益求精的匠人,他最为关心的事始终在于,作品的完成度是否能令自己真正满意。

    小试牛刀

    从荆门水泥厂到深圳国贸大厦

    时钟如果回拨至34年前,那时的陆建新还是一个对一切充满好奇的18岁小伙,刚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毕业。1982年的国庆节,在荆门市三三〇水泥厂工地的陆建新,收到同事来信。信中说他们在一个靠近香港、叫深圳的地方,在建的电信大厦已施工到第9层,还要施工近旁的国贸大厦裙房。信中介绍,国贸的主楼基础靠人工挖洞,一直要挖到岩石,然后盖160米高的大楼。

    “当时我只见过5层的楼房,9层的高楼多么令人向往啊!”陆建新心想,还有160米高的楼,要是平躺在地上,那也很远了,“100米短跑都累得我气喘吁吁呢”。这封信点燃了陆建新心中的火,他真希望能够去深圳这个神奇的地方看看。

    没有想到的是,收到信件几天后,陆建新便接到通知:深圳施工人员紧缺,让他跟随师傅过去支援。就这样,陆建新坐着火车从荆门来到深圳,一脚踏入国贸大厦的工地。当时他就震惊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单体建筑工地,也终于见识了什么叫挖孔桩。那时对面的罗湖大厦已盖了20层高了,上面还挂着醒目的大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国贸大厦是我国第一幢超高层建筑,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英国的施工电梯、法国的塔吊、德国的混凝土输送泵,连那做模板的胶合板也是进口的。由于国贸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又是初次使用筒中筒结构形式的滑模新技术,我国没有相关施工经验可借鉴,其难度可想而知。陆建新告诉南都记者,当时工人进行了三次提升试验,混凝土样都出现了拉裂,气氛很是紧张,外界产生质疑,有人主张改用翻模施工。但是前辈们并没有放弃,深圳市领导也给予支持,终于在第四次提升试验时一举成功,全工地为之欢呼。

    于是,国贸以20厘米提升一次的滑模施工,顺利建设到160米的高度,好比“蚂蚁啃骨头”,创造了三天一个结构层的施工速度,被誉为“深圳速度”,成为深圳改革开放的一种标志。当时在国贸大厦当测量技术员的陆建新,虽然懵懵懂懂,但前辈们的韧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他日后不断追求进步、绝不轻言放弃的动力。

    精益求精

    从测量员成长为“金牌项目经理”

    国贸大厦完工之后,陆建新又先后参与了国内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与上海国贸大厦的建设。1994年,陆建新迎来了新的“高峰”,中国第一幢摩天大楼 、时年亚洲第一高楼———383.95米高的深圳地王大厦,他是这一项目的测量负责人。

    施工测量是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安全稳定的基础环节。同样,当时这个结构高度的施工测量,国内还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经过反复钻研,陆建新最终摸索出了一个方法,采用传统的经纬仪观测

    与激光投点量距两种测量方法建立观察复核系统。通过这一新的测量技术,能够控制钢柱总垂偏内倾25毫米,外倾17毫米,这个精度仅为当时美国钢结构A ISC标准允许偏差的1/3,创造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的奇迹。

    自此,从160米高的国贸大厦到383.95米高的地王大厦,从441.8米高的京基100再到600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凡是陆建新主持参与的项目,从顶端到底部的垂直度偏差都始终控制在20毫米左右。

    “楼层的高度在增加,控制垂直度的难度也在增加,但是我们的偏差始终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而按照国家对钢结构的标准,50毫米之内都是合格的。

    地王大厦工程刷新了“深圳速度”,从三天一层楼压缩为两天半一层楼。此后,陆建新又先后参与了时年北京第一高楼北京银泰中心,时年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及时年华南第一高楼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的钢结构建设。2008年陆建新从广州西塔来到深圳京基100项目,并担任项目经理,再次创造了新的华南第一高楼。两年多后,京基100大楼落成,陆建新因为出色完成任务,被评为中建钢构的三位金牌项目经理之一。

    工程完成时,站在京基100大楼75层326米高的位置,一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色彩斑斓。不远处,蜿蜒曲折的深圳河一直向西通向大海,波光粼粼。向东,有近在咫尺的地王大厦。旁边,似在慢慢旋转着的国贸大厦也清晰可见。3个不同时代的深圳地标性建筑,其高度由160米到384米再到441米,一个超越一个。

    此时此刻,陆建新不禁思绪良多:“特区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眼前景象为证。下一个30年,我还能为特区做什么?”

    很快,陆建新的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600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大厦他也想去亲密接触。于是,他在中建钢构的内部期刊上这样写道:“那时候,我可以自豪地说,特区不同时代的地标性建筑我都干过!”陆建新没有料到,他的这一愿望很快就会实现,而且将给他的施工高度与事业带来全新的突破。

    新的突破

    刷新高度纪录

    获评世界领先技术

    平安金融中心是深圳第一高楼,也是最新的地标性建筑。这个庞然大物的钢结构由总重量10万吨,数量2 .5万件的钢构件搭建而成,现场安装焊缝坡口长度连起来长达36万公里,每一处拼接都必须严丝合缝,毫无差错。

    越是备受关注的项目,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高。陆建新告诉南都记者,每一个钢结构、柱梁的接头位置,都是要靠焊丝焊条融化成铁水后来粘接,焊接之后每个细节都要进行百分之一百的探伤检查,排除掉小气泡与小杂质,同时还要保持外观好看。此外,所有的原材料,包括螺丝、钢板、防火涂料、灌浆料等建筑材料使用之前必须全部送检,确保质量过关。

    虽然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攻克了成千上万的施工难题,但是在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上,陆建新还是遭遇了平生最为严峻的挑战,曾让他很长时间寝食难安。但是当他再次突破难题,他与团队获得的回报是一个世界领先技术与一个世界先进技术。

    第一个挑战来自于施工塔吊。一般情况下施工塔吊都是装在大楼中心的核心筒内,这样容易固定。但是平安项目的核心筒只能装下2台塔吊,施工效率受限,业主希望缩短工期,塔吊数目需要增加到4台,因此只能像壁虎一样装在核心筒外墙。

    4台塔吊每台自重达450吨,工作时经常要吊起100吨左右的构件,这些庞然大物如何固定?目前国内外的建筑业没有可供参照的先例,经过两个月技术攻关,陆建新带领团队终于研发设计了一套三角形的支撑系统。

    塔吊安装起来之后,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处有时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异响。经过勘察,陆建新发现,塔吊支撑架节点处的销轴原来留下的5毫米空隙太宽,有所松动,只需要留下1毫米即可,另外连接板也有些偏薄。“一旦发生事故,将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陆建新越想越怕,立即奔赴销轴制造厂家,监制出新的部件,重新安装后终于解决了松动的问题。

    但是改进之后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支撑架太紧了拆不开,塔吊没法往上爬。没有塔吊,工程就无法继续开展,严重影响进度。在业主单位不断催促之下,陆建新称自己“焦虑得头发都白了不少”。

    仔细琢磨之后,陆建新终于研发出一套塔吊支撑架悬挂拆卸技术,通过绳子将支撑架吊起来进行拆卸。“这项技术全世界也没有这么搞过。”陆建新说,相较原来的拆卸方法,这套技术可以节省90多天,如果按照工期滞后一天罚款80万元计算,90多天产生的经济效益就是720 0多万元。据介绍,这套技术最后被评为建筑行业的世界领先技术。目前,广州、天津、南宁等地的工程项目都纷纷借鉴采用了这套技术。

    另外一个挑战来自于一种X形的铸钢件材料。这种材料是直接铸造出来的,不是拼接而成,比钢板的受力要好,但是由于含有碳成分,容易发脆,如果焊接不好会发生炸裂。平安金融中心设计使用的这款铸钢件厚度达到200毫米,长7 .5米。为了成功焊接这种铸钢件,陆建新在国家要求的77m m厚度试验过关的基础上,又做了1:1大小的试验,以避免发生问题被迫返修。通过多次试验获得的经验,应用到实际焊接之后,最终取得了一次性焊接成功。

    铸钢件的焊接必须12个人三班倒连续不断焊接一个星期才能完成,做完之后,陆建新除了进行自检外,还由业主请第三方复检,一个月之后还要再检查一遍,避免延迟裂纹的发生。正是对每一个构件一丝不苟的态度,才让这座摩天大楼的屹立成为可能。这项铸钢件焊接技术也被评为了世界先进技术。

    如今,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工程即将全面竣工。4月25日下午,陆建新站在这座城市的最高点,雨后的凉风肆意地吹拂着他的脸庞。环顾四周凝结着自己心血的摩天大楼,陆建新太熟悉这些摩天大楼的细节了,就如同熟悉他自己的掌纹。在陆建新眼里,钢铁不只是一种冷冰冰的材质,而是有着自身的呼吸与温度。当看到自己的作品所构成的美丽画卷在面前铺展开来时,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一个匠人由衷地感到幸福的呢?

    你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陆建新:认真细致是第一位的,还有一点坚守的味道,要耐得住寂寞,要有长期的积淀。

    如何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陆建新:社会要形成对技术人员的尊重氛围,对技术人员与行政管理岗位的评价不该有高低,年轻人不能太浮躁,要长期积累。

    南都对话

    “一线虽然辛苦,但付出与荣誉总是对等的”

    南都:每天看着自己参与建设的地标建筑,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陆建新:感觉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相连吧,在不断建造这些地标建筑的过程,也算是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

    南都:你在一线干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转到管理岗位?听说还有民企想高薪挖你走,最后也被你拒绝了,这是否属实?

    陆建新:要不要继续在一线做,公司领导也跟我谈过这个问题,确实也有厦门的业主曾经找过我。不过我想,一线虽然辛苦,但是付出与荣誉总是对等的。你来采访我,不就是因为我一直在一线干吗(笑)?

    目前来说,400米以上高楼参与建设了4幢的,国内还没有第二个人。其实我自己倒是觉得没什么,但是既然一不小心成了先进,那你就当这个先进嘛,当这个典型吧。

    南都:中国的钢结构应该说起步较晚,目前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陆建新:我们的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是深圳发展中心,相比西方国家,比如法国巴黎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差了约100年的时间,不过中国近年来因为建筑数量大、实践经验丰富,在很多领域其实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了。

    以前我们的塔吊、电梯、输送泵等设备全部都是进口的,现在使用的都是国产的设备。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我们有12大世界领先技术,包括塔吊、混凝土、模板以及B IM技术等。未来,相信中国还将在更多领域上取得突破。

    南都:对于现在的技术从业者,你有什么建议?

    陆建新: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很多,明显地感觉到新一代的工人比较浮躁一些,跟老一辈很不一样。我为什么对钢结构技术还比较懂,靠的就是30多年的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一些认识。新人如果只是希望尽快走向领导岗位,说起来是要进步,但进步是一种沉淀,尤其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加需要沉下心来。当然,领导层也要起到带头作用,比如上下班,如果自己不加班,却让别人加班,这也是不行的,领导更应该带头加班。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600米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492米

    深圳京基100

    441.8米

    珠江新城西塔

    437.5米

    深圳地王大厦

    383.95米

    深圳国贸大厦

    160米

    总策划:任天阳 统筹:王海军 李艳 刘丽君 王卫国 李陵玻 陈实

    执行统筹:徐艳 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郭锐川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